诸修所能够洞见的,只有那惊鸿一瞥间的一鳞半爪。
甚至因为自身道法义理的迥异,所收获的气韵义理极有可能会是南辕北辙的产物。
而楚维阳也更进一步的明白,为何孟怀象所草创的道法能够有这样迥异的视角,终归是因为着经历的不同。
玄家功诀的义理被他用出了元门魔修的邪异,元门道法的蛮霸被他用出了玄家的大而堂皇!
从大五行雷法,再到小五行遁法。
但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这诸般道与法尽都可以算是孟怀象一人草创,没有落于文字,没有著书立说,更不曾开坛讲法。
几乎就在意识到这一点的闪瞬间,楚维阳便隐约有所预感,五行宗的道子们,要该有所动作了。
当然,不论是这魔念驻身恒存的意象,还是那五行地煞篆法,这等高邈的意蕴之中,尽都是孟怀象举手投足之间如臂指使,如羚羊挂角一般天马行空的施展。
五行宗已经没有甚么家底儿能够再更进一步的空耗了。
而楚维阳也在洞悟的过程之中,渐渐后知后觉的明白了,缘何孟怀象所草创的道与法能够在诸修这里同样引起这样大的轰动。
归根究底,还是为得以他山之玉,来铺就自己的道途而已。
这一层面与领域之中,存在着太多玄虚的部分,甚至楚维阳怀疑,若是改换境遇,哪怕是教孟怀象登坛讲法,只怕孟怀象都很难自己说清楚这其中的义理变化。
(本章完)
当然,与之相比,五行地煞篆法的进益,则显得通衢太多太多。
毕竟,楚维阳自己便掌握着五行篆法和天罡篆法,孟怀象所逆练的也只是天罡篆法的那一部分,实则,五行篆法的义理部分未曾有过太过的更易,更像是另一部分以诸阴浊煞纯粹的浸染。
如今这场风波之中能够有所观瞧,已然是诸修的幸事。
玄门功诀与元门道法在他的眼中,其所洞照的视角,是注定与玄元两道的主流尽都浑不相同的!
未尽全貌。
而如今孟怀象也能够“妙用”诸法,无非是因为他几乎是此世罕有的,自玄门修法转投元门功诀的修士,他自幼所受教的,是上明宫玄家最为正统不过的课业传授,而如今他亦切实的将那魔念毫无保留的融入了自己的心神之中。
si m i s h u wu. c o m
准确的说,虽然同样掌握有魔念,甚至楚维阳的魔念还要远远的胜过孟怀象,但是以魔念驻身而恒存的意境,楚维阳完全看不到修法的痕迹,只靠着那意境余韵去追溯孟怀象的心神魂魄状态,进而去追溯修法本身,仍旧是一件太过于晦涩与艰难的事情。
但饶是楚维阳,对于这两部“道法功诀”的参悟,却切实有着各不相同的进益。
并非是对一部无上级数的功诀有着怎样的贪念,纯粹是因为视角的迥异,诸般道法那奇诡的道途方向,若是能够教诸修有所洞悟,许是能够扫清前路上的大半雾霭迷障,真正见证自己通衢的道途。
但孟怀象与楚维阳之间,又是迥然不同的,因而,这种妙用,遂也在同样深深吸引着楚维阳。
因而,楚维阳只得借助着自己的玄奇,在一个个闪瞬间,心神之中的两道记忆洪流交织,观照真无幻有的闪瞬间,将那独特的意蕴与气韵尽数烙印在心神深处,化作具备着真正“神韵”的画卷,可以供楚维阳长久的参悟与观照。
要想洞见全貌,便需得依靠着这一道道也许并不存在着完整且明晰牵系的一鳞半爪,进而兀自推演与参悟起来。
而今,孟怀象却在用自己切实的实证经验,给予楚维阳指明了一条他从未曾思量过,但如今看,却浑似是通衢的路。
之中的映照,始终很是慎重,哪怕有着《尸解炼形图》的映照,楚维阳都极少涉足这一领域。
楚维阳甚至怀疑,透过五行地煞篆纹那意蕴清晰的部分,甚至足够教诸修明晰地反推出五行篆法来!
楚维阳能够“妙用”诸法,仔细思量而来,是因为心神深处那长久间彼此交错的前世今生的两道记忆洪流的碰撞,总教楚维阳能够诞生一些普遍功诀以奇诡的用法。
这样的参悟过程,注定了诸修各自之间的所得,各不相同。
愈是常常“拆解”与“拼接”那些魂魄心神,楚维阳便愈是明白,神魂之中纤毫的变化,会对人的心性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和楚维阳一样,两人独特的经历,尽都造就了道与法所展露出来的独特景象与意蕴。
很快,楚维阳便摒弃了这等沉浸于感慨之中的“杂念”,将全数的念头尽都落到了道与法的参悟上面。